“只要方向没有明显偏差,持续性努力更重要”,一位妈妈小升初的切肤之痛!
Q:怎样才能每天收到优质的升学育儿文章呢?
A:点击上方蓝字“大手牵小手”关注即可!
在成长过程中
一起分享专业、实用、有趣的亲子新知与体验
大手牵小手,幸福向前走!
每逢学期结束,都会有很多 大手牵小手 的铁粉给手手君投稿,细数孩子这一段时间的得失经验分享。
图图妈就是其中一位,之前为 大手牵小手 写过一篇干货好文《保护孩子的灵气VS应试得分的套路,一个中文系妈妈的两难选择》。孩子今年小升初尘埃落定,考上了一所民办初中,图图妈这段时间和朋友们交流,总结出一条很重要的经验,特地又写了一篇文章,和手手的朋友们一起分享。
文/ 图图妈
01
关于教育资源的
最优性价比
小升初尘埃落定,我在群里跟几位同学妈妈聊天,总结小学阶段的得失。
年级越往上,群里见识到的牛娃就越厉害,不管语数外还是音体美,每次都能突破我们的想象力,而且往往是荤素都出挑,全面开挂。(手手君备注:荤指的是语数外学科,素指音体美素质类)。
每次看到牛蛙大神出现,我们这些普娃家长心头都会一紧,尤其看到牛爸牛妈分享经验,我们在茅塞顿开后,也会焦虑感爆棚:
原来是这样啊!早知道应该用这套教辅的呀!
有道理哦!他们的这条英语路线比我们紧凑有效多了!
WTF!我之前都不知道还有这家机构!赶快去求报名方式!
今天就下单,明天就按新的鸡血计划来!
渣娃已经没救了!我!要!生!二!胎!
……
我们就是一块小海绵呀小海绵,在信息群的海洋里如饥似渴地吸收各种鸡娃养料,调整自己的方向。
每次调整的头一两周,都是鸡血状态爆棚,满怀着信心摩拳擦掌奋起直追。
但过了一段时间,这种热情会渐渐消退;渣娃的磨蹭拖拉,自己的懒散,以及各种各样的外力因素,会让一次次的努力很快地偃旗息鼓,堪称“间歇性努力”。
但往往每隔一段时间,又会有新的大神、新的经验分享突破我们的想象力,让我们重新审视原有路线的不足。于是可能又去调整方向,周而复始。
阶段性总结的时候蓦然惊觉,教材买了很多来不及看,网课屯了一堆没听,每本册子都是前面做了几页后面全新……
努力是一直在努力,时间也是一直都紧凑得像打仗,但依然没有达到期待中的成效。
其实回头看,有几条经验是切肤之痛:
任何好教材、好课程都必须坚持到一定的量才能看到效果。最忌讳频繁地换教材换老师换教辅换路线,每每半途而废,学得乱七八糟。与其患得患失,不如心无旁骛地一门深入。
鸡娃要有耐心和毅力。我们往往受刺激的时候咬牙切齿恨不得一步赶上,但没过几天,决心和热情便如潮水般退去,幻想孩子能自强不息,间歇性努力最终只带来持续性焦虑。
只要方向没有明显偏差,持续性努力更重要。
02
我家鸡娃成与败
我自己也是集经验与教训于一身的家长。
成功经验在中文阅读,失败教训在英语启蒙。
儿子的中文阅读启蒙开始得很早,几乎和学说话同步。一本绘本经常来来去去讲几十遍,讲到我都能倒背如流。
我这个整整十年没读过正经书的人,在儿子出生之后,同步开始了两个人的阅读之旅。每天自己读,也读给他听。
只要他在我面前,而且我不忙的时候,我都尽量选择看书。
看到精彩处,我就会大发一通议论,“这段描写怎么这么好,这个人物的思想境界怎么这么高,这句话笑死我了哈哈哈哈……”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,小家伙经常一脸懵懂,觉得自己被隔离在一个神秘花园的外面。
憋到小学一年级,儿子的识字量大概有2000吧,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开始了自主阅读,然后一骑绝尘。
图图一年级时家里置了一架书柜,三年级又添一架,如今再度容量告急,这还不算几年里我们从图书馆借着读的以及读完卖掉的书。
一二年级,他的阅读程度和量都已经超过同龄人,但语文成绩并没有明显的优势。翻开作文本,通篇的拼音和病句,读得我肝儿疼。
三年级起,我开始尽量争取跟他同步阅读——给他读我读过的书,或者自己补读他读的书,然后讨论。从文笔到人物形象到思想境界无所不至。
他终于来到我的神秘花园。
可是这个阶段,他的语文成绩出现了下滑。期末总评里,开始出现“良”。
我认真看过他的考卷,作文最大问题是审题不准,原因是练得太少,但里面有真切的表达、灵活的语言,不入套路未必是坏事;另外,阅读通常都能找对点,但是语言组织不到位。
这时候,各种声音出现在我耳畔,“你们这种阅读路线不适合应试体制,还是要报班的”、“我们团了某某名师的作文课,要不要一起?”……
但我们还是继续读书,定定心心地继续阅读。
每天和他在一起的时间,除了做家务我基本上都在读书,陪他出去上课也必带一本书。
四年级,我发现他的作文里开始有灵光乍现,尽管满篇的错字,但能看得出这是一个读过些书却没有学过套路的孩子写出来的作文,浑然天成。我让他试着往一些刊物投稿,竟然接连投中三四篇。
坚持到五年级,阅读理解和作文难度一下子上了个台阶,儿子的成绩却逆势反弹,而且往往越是难的考试发挥得越好,毕业考也名列前茅。
毕业前夕,语文老师给了他这样的评价,我知道自己这一路的坚持是对的▼
越是欣慰于语文的花开朵朵,我也越是痛悔于儿子在英语上的步步艰难。
语文阅读是我的爱好,坚持并不难。英语启蒙方面,我却败给自己的懒惰和随性。
儿子小时候,我也买了些英文原版书,有时兴起就读给他听。
但毕竟丢了十来年的英语,读起来舌头都是僵的,比干家务还累。读了几次就打起退堂鼓:算了,反正他也听不懂,上一天班那么累,别给自己找罪受了。
小学之前,儿子的英语启蒙就是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。报了个蹦跳机构培养培养兴趣,看见人家报我也跟风报个网课,有朋友推荐原版片就给他看看,也不管能不能看懂,上过的内容也懒得陪他复习巩固。这条英语启蒙之路就是这样完全没有规划不成体系,该花的工夫也都没花。
等进了小学我完全傻眼——别人家孩子已经在看原版哈利波特,英语张嘴就来,我家的分级阅读还在牛津树4阶左右,开口更是难于登天。
到现在,儿子的英语程度也只能应付校内的考试。关键是错过了小时候的最佳启蒙期,他对英语既没有兴趣也没有感觉,而且时间越来越不够用,可以想见,他今后想要靠英语拉分是很难了,不拖后腿就不错。
03
没有最优选择
关键是持续性努力
没有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不是最优的,但持续性努力会把一个普通的选择变成最优。
荤鸡如是,素鸡亦如是。
前几天晚上,我家表妹在家庭群里发喜报,她儿子所在的羽毛球队在全市中小学体育竞赛中得了大奖!
我们俩的儿子年龄差不多,也算是一路互相吐槽扶持着走来。
表妹的儿子其实在羽毛球上没多大天赋,最初只是因为幼儿园大班的时候,儿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打羽毛球,很是喜欢,于是就报了个兴趣班,每周一次。
同一年,我也给儿子报了个足球,学了一年,小子说不喜欢,于是又改网球,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学,场地所限平时回家也不练,现在也基本放弃了。
但表妹不是这样。虽然一开始仅仅是兴趣班,但风里雨里接送从不含糊;小家伙想偷懒,妈妈就热情鼓励外加铁石心肠地拒绝。
一开始大家都劝她,“孩子不是这块料,以后又不走专业路线,就当锻炼身体好了”,但表妹并不放弃。
孩子一开始抗拒,但当这样的坚持开始显现成效,他的水平在班里居于前列时,就开始有成就感了;有了自信,坚持的动力就来了。
于是,课程加码,一周两次,来回路程十几公里,单次训练2个钟头,一年到头,无论寒暑……表妹这么坚持到现在的四年级,哪怕自己有点头疼脑热,打个车也要陪,逢年过节也不间断,没有训练的时候还要挂块秒表帮孩子练体能。
小时候体育老是不及格的表妹,现在说起羽毛球的技术术语和计分规则都如数家珍。
前两年,她的朋友圈画风经常是:“儿子又擦破了皮、又摔疼了、衣服被汗水浸透了、初赛就被高年级选手虐哭了……”
可是四年下来,许多天赋更出色的孩子早就因为种种原因退了,表妹的儿子如今已经是球队主力,持证的市级运动员,关键学习也没落下。
表妹说,竞技体育的专业路线太难,这么锻炼也不是为了走专,让孩子坚持一门兴趣爱好,并且培养坚韧勇毅的品质、收获自信,对以后的人生更为重要。
而像我这样从一开始就抱着“学着玩玩”或“不行就换”心态的家长,通常都坚持不了多久,永远觉得会有更好的选择,但却不知最好的选择是持续性努力。
05
间歇性努力
就会持续性焦虑
拜现在发达的信息链所赐,我们能获得很多好的经验、好的资源,但是也收获了源源不断的焦虑。
但可能起决定性作用的,恰恰是持续性努力啊。孩子但凡某一方面特别优秀,一定是家长在这方面付出了持续性努力。
前几天,我读到一篇文章,忘了在哪里看到的,就说到“持续性焦虑”和“间歇性努力”的关系,深有体会。
我们其实也都很努力,但往是间歇性努力。
看到别家孩子考出PET证书了,赶紧给自家娃多报一个英语班,上完课回家拼命帮他背单词复习课文。两个星期过去,课还上着,回家复习时间已经可以忽略不计;
听说中考要增加体育分,第二天就拉娃去跑步,三天跑下来感觉自己老腰不行,娃也跟着歇下来……
我家儿子小时候在一家琴行学琴,半年之后,当初一起报班的孩子有大部分见不到。我问老师是不是孩子怕苦不肯学,经验丰富的老师说,其实都是大人撑不住了。
当我们吼着让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,却在心里给自己开了许多道后门——
工作太累没精力,实在辅导不动;
我自己当年也没学好,别乱教把他教傻了;
教了三遍还不会,孩子大概不是这块料,我反正也尽力了;
学了几年也没得个奖,钱好像花得有点冤……
孩子的放弃或半途而废,有些时候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坚持不住。
因为在鸡娃的这条路上,永远不知道走到哪里该出成绩,也不知道这一路的时间和金钱花下去,后面会出现一座美丽的花园还是一个了无生趣的句号。
可是最终,能出成绩的孩子背后,通常都站着傻傻一根筋到底的家长。
一路至今,不是因为看到了成绩而坚持,而是因为坚持了才见到成绩。而更多没见成绩就退出的大人,早已用充分的理由安抚好了自己。
几年前采访郎朗的师妹、著名钢琴家陈洁,我问她在成功的要素中,天分、兴趣、机遇、努力各占多大的比重。她很认真地回答:天分固然重要,但你只有付出了足够久足够多的努力,再谈这些才有意义。
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的耳边一定会有很多声音,但有时反而会让人无所适从。也许我们都需要一种傻傻的精神,只要孩子有兴趣,只要对他的成长有益,即使一时看不见光亮,也要陪他走下去。
与 大手牵小手 的朋友们共勉。
大手牵小手
每天都有干货和惊喜
进入公众号,选择“设为星标”
就能一键找到,不会错过啦!